Bailout / Bail-in
External rescue vs. internal creditor-funded recapitalization for a distressed bank.
Detailed Description
救助 / 自救:监管与合规术语
定义
在金融监管的背景下,“救助”指的是向一家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或公司提供经济支持,通常涉及政府干预。相反,“自救”是一种机制,允许金融机构利用自身资源来稳定自身,特别是通过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从而避免需要外部援助。
救助解释
救助发生在政府或金融当局介入,向一个处于困境的机构提供资金或担保,以防止其崩溃。这种干预通常以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就业和保持投资价值的需要为理由。救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直接现金注入、贷款担保或购买问题资产。虽然救助可以提供即时救助,但它们常常引发道德风险的担忧,即机构可能会承担过度风险,认为如果失败就会得到救助。
自救解释
相对而言,自救侧重于利用内部资源来解决金融危机。它通常涉及重组机构的负债,债权人和股东可能需要承担损失。这可以通过将债务转换为股权或减记某些金融工具的价值等机制来实现。自救方法旨在保护纳税人免于承担金融救助的费用,并确保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其失败的责任。
救助与自救之间的区别
救助与自救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金融支持的来源。救助依赖于外部资金,通常来自政府或纳税人,而自救则利用机构自身的资源来应对其财务困境。此外,救助可能会引发公众抗议,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对糟糕管理决策的奖励,而自救则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财务负担,促进责任感。救助通常被视为最后的手段,而自救则越来越被视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主动措施。
监管框架
监管救助和自救的框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司法管辖区实施了新规,以建立明确的协议,解决陷入困境的银行而不依赖纳税人资金的救助。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的巴塞尔III框架强调银行需要保持足够的资本缓冲,以吸收损失。此外,欧盟建立了银行恢复与清算指令(BRRD),概述了自救过程并规定了在银行破产时索赔的优先顺序。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救助和自救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深远。那些期待潜在救助的机构可能会采取更高风险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有安全网。这种道德风险可能导致金融系统中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自救机制鼓励机构保持更强的资本状况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实践,因为失败的后果对其利益相关者变得更加直接和深远。这种责任的转变旨在创造一个更具韧性的银行业。
历史实例
几个历史实例说明了救助和自救的概念。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能是救助最显著的例子,世界各国政府,包括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财务支持。相反,2013年塞浦路斯的自救标志着对银行破产处理方法的重大转变,存款人作为问题银行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面临损失。这一事件在展示自救的可行性和重塑公众对金融稳定措施的看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优缺点
救助和自救各有其优缺点。救助可以提供快速救助并稳定金融系统,但也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和公众对纳税人资金使用的不满。自救虽然促进了责任感并减少了对纳税人的负担,但可能在债权人和投资者中造成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对金融系统的信心下降。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所适用的监管环境。
对纳税人的影响
救助和自救对纳税人的影响是讨论金融稳定时的重要考虑。救助通常导致纳税人承担拯救陷入困境机构的成本,可能引发反弹和对问责的呼声。相反,自救旨在保护纳税人,确保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承担损失。然而,自救的影响仍可能影响更广泛的经济,因为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贷款和投资减少。
相关术语
理解救助和自救还涉及熟悉金融和监管领域的相关术语。关键术语包括“道德风险”,指的是机构如果相信自己会被救助而可能采取鲁莽行为的风险;“资本缓冲”,是银行用于吸收损失的储备;以及“清算机构”,负责管理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清算的监管机构。其他相关概念包括“系统性风险”,即一个机构的失败可能引发广泛的经济动荡的潜力,以及“金融稳定”,即金融系统高效运作并对冲击具有韧性的状态。
总之,救助和自救的概念对于理解现代金融监管及确保金融机构稳定的机制至关重要。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影响和历史背景,塑造了它们在危机时期的应用。